本屆文博會主會場首次擴容,展覽總面積達到10.8萬平方米,比往屆增加3000平方米。來自全國各地的1896家政府組團、企業機構踴躍參展,比上一屆增加99家,國內31個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再次全部參展,在“滿堂紅”的基礎上,山西、浙江、海南等政府組團由往屆的幾十人增至數百人。此外,海外組團規模和規格明顯高于往屆,立陶宛和斯里蘭卡兩國文化部長、孟加拉國教育部長等出席文博會。分會場數量也由第六屆的35個增至40個,與主會場配套互補、點網結合。本屆文博會已形成由若干個專業品牌展館組成綜合性會展的格局。
本屆文博會投融資活躍、交易活動頻繁,截至昨日中午12時,總成交額達1245.49億元,比上一屆增加156.93億元,其中合同成交額600.49億元,占總成交額48.21%;意向成交465.65億元,占總成交額37.39%;文化產權交易所成交100.5億元,占總成交額的8.07%;零售交易75.28億元,占總成交額的6.04%;拍賣成交3.57億元,占總成交額的0.29%。
中西部地區成交額244.16億元,占總成交額19.60%。其中,合同成交107.54億元,同比增加50.93%,意向成交136.62億元,同比減少38.55%。文化產業核心層成交金額417.69億元,其中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成交金額129.13億元;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業176.33億元;文化藝術服務業112.23億元。
主會場龍頭企業參展比例達56%,比上一屆提升5個百分點。其中,核心層占主導地位,參展率92%。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等一批國內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化企業、機構積極參展。各省、區、市政府組團組織當地代表性強、產業化程度高的產品項目參展,使得文博會內容更豐富,檔次也顯著提高。
各分會場展陳內容進一步走向專業化、精品化,文化精品層出不窮,明清宮廷御制金銀銅制佛像珍品等珍貴藝術品集中亮相。海外觀眾達10余萬人次我國貿易出口面臨人民幣升值、材料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的形勢下,文博會產品項目逆勢而上。截至昨日中午12時,文化產品出口交易額為124.11億元占總成交額9.96%,比上一屆增加10.05億元。其中,合同金額74.61億元,意向金額49.50億元。
來自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12000多名海外采購商受邀參會,比上一屆增加2000余名。參觀的各展館和分會場的海外專業觀眾達到10.72萬人次,比上一屆增加了2.227萬人次,同比增長26.22%。
在本屆文博會中,文化科技成“亮點”,4D球幕影院、陪伴型小機器人、交互式翻書機等文化科技產品紛紛亮相。截至昨日中午12時,科技型文化產業的成交額已經達到440.71億元,比上屆增長36.95億元。
本屆文博會還首次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,展示208個國家級、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涵蓋傳統美術、傳統技藝、傳統飲食醫藥等領域,設立文博宮、坂田手造文化街等非遺項目為文博會分會場。青海唐卡、畬族民俗銀飾傳統制作技藝、深圳香云紗等非遺項目都在文博會上找到買家或合作伙伴。
據了解,參與報道文博會的有超過300家境內外媒體的1300多名記者,來自美國、西班牙、日本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220多名記者也參會報道,其中包括100多人的華文媒體團隊。
此外,本屆文博會看點很多,各類活動達479場,比上一屆增加70場。與此同時,展會服務水平明顯提升,人氣更旺,專業觀眾人數刷新紀錄。參觀人數達354.05萬人次,而專業觀眾更是高達50.26萬人次,比上一屆增加近三成。
上一篇:滿京華物業榮獲文明守法租賃單位
下一篇:喜悅里29萬平米新生代住宅區起航
TOP